从前,海湾边住着一盏老灯塔和一只机敏的渔猫。灯塔年复一年,夜里微弱却不曾熄灭;渔猫白日敏捷,夜里随船巡逻,习惯凭耳辨潮声与潮位变化。
一夜浓雾突至,海面被迷雾吞没,渔船在黑暗中失去方向,浪拍得满甲板都是水。渔猫惊慌地在甲板上来回,叫唤也被雾声吞没。忽然,远处透出一丝微光,像指针一般在雾中晃动。渔猫循光而去,发现那正是老灯塔坚持的光。
灯塔的微光吸引了岸上的渔人,他们带着绳索和木板一同出发,合力把迷失的船引回安全的浅湾。船靠岸时,渔猫跳下甲板,绕着灯塔绕了好几圈,像是在道谢。
从那以后,渔猫每次出海前都会朝灯塔看一眼,记住灯光的方向;灯塔也在晴日里保养镜面,让光更稳更远。村民们把每年的雾季定为“守灯日”,年幼的孩子们也学着在岸上点小灯,传承守望的习惯。
寓意:远行需要勇气,归来要有人守护;微弱而恒久的光,往往比一时的惊艳更能温暖别人的心。



